开启左侧

画本诗心:文人诗书画的比较研究 ——李锐文教授访谈录

[复制链接]
lihuanhuan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7-18 18: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艺术网潍坊讯】 2017年10月2日,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李锐文教授参加了在山东青州举办“苦行探道——贾又福师生优秀作品展”后,来到潍坊岭南会馆举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李锐文教授接受了中国文化艺术网记者齐乃强的独家专访。

李锐文教授接受本网记者齐乃强的专访
    中国文化艺术网齐乃强(以下简称齐乃强):首先祝贺您和您的老师贾又福先生的师生优秀作品展圆满成功,同时,也欢迎您第二次来到中国画都山东潍坊,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画展的情况。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李锐文教授(以下简称李锐文):很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风筝都和中国画都潍坊。我是2006年开始在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学习的。这次在青州举办的“苦行探道•贾又福师生优秀作品展”是“翰墨青州•2017中国书画年会”的主题展之一,汇聚了历年来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高级研究班的40多位精英及贾又福先生的新作品。我的两幅山水画作品《南国浓情》和《岩缝几注清溪流》入展。
    齐乃强:近十年来,在研究和教学之余,您也创作了大量具有岭南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虽然您参加的大展不多,有没有代表作或得意之作?
    李锐文:这个很难说。创作是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认为每个阶段或时期创作的作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对每一次创作都倾注了特有的感情。比较满意的作品是《绿染青山》,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美展,其它的《饮马黄河》、《秋》、《山中故事》、《山寨春色》、《夕照群山》、《农闲时节》、《根深叶茂》、《秋艳》、《榕荫曲》、《一枝浓艳占春色》在各种展览中都获了奖,各具特色。
    齐乃强:您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经出版过《家居装饰》、《摄影构成》、《李锐文画选》、《画本诗心》。我也从事摄影40多年了。请问摄影对您的山水画创作和教学有什么影响和帮助?
    李锐文:这个(摄影)对山水画创作肯定有极大的帮助。首先,摄影能帮助你锁定一些细节,譬如山石、树木、云雾、光影;其次,我们都学过素描、写生,研究构图和布局,这对山水画创作很重要,摄影会提供一些素材;其三,水墨关系、笔触、线条、渲染也很重要,摄影带你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贾又福老师曾经说过研究石头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从不同时间,不同光线变化(逆光、侧光)的情况下观察。而摄影也能快速记录这些场景,以便于以后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地研究。
    绘画教学大体上需要临摹、写生、创作三部曲。临摹教学时,我们经常把北宋画家王希孟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同比例的复制品挂起来,让同学们临摹,还配上许许多多充分放大的局部细节,逐一剖析。大量的临摹是学习绘画的基础;而足够量的野外写生是下一步创作的重要前提;创作则是经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慢慢消化、吸收,才能一步一步深入的。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脚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

李锐文教授作品
    齐乃强:李可染先生自幼即喜绘画,1947年春拜齐白石先生为师,相随10年,深得黄宾虹积墨法之妙,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终成大家。贾又福先生师承李可染大师,潜心山水画艺术创作和中国画理论研究数十年,逐步确立了一套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山水画教学体系。您作为贾又福先生的弟子,如何评判这几位国画大师的作品及其风格?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中国画传承与发展?
    李锐文:贾又福老师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区体察感悟生活和自然,其绘画逐渐形成幽邃神秘的山水画审美风格和语言样式。同时,贾又福老师长期从事山水画教学实践和研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山水画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是对以李可染大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根植于中国画传统的契合中国画根本发展规律的再创造。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传承,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贴近时代、反映时代、歌颂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风貌。他们之间的传承具有严肃性、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齐白石先生、黄宾虹先生和李可染先生的国际地位与历史地位是家喻户晓的。他们的作品和风格,我不敢枉加评判。贾又福老师长期进行哲理山水画的探索,他的画以化心象为哲思的方法,创意、造境,重铸江山,再造自然,表达出原生之美、太朴之美、雄奇之美、博大之美、天籁之美、悲壮之美、崇高之美。贾又福老师的系列作品创意新奇,语言精纯,水平线的平行并置结构强化了宁静和压抑,黑、白、灰的对比与分割,造成画境的深邃和神秘。其形式语汇既山水画抽象又具象,在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中传达出哲思。我非常喜欢贾又福老师的关于太行铁壁的表现形式和哲思精神。
    齐乃强:您的山水画作品分为两大类,一是岭南风情,二是太行风格。黎雄才老师是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您的作品也透露着少许同样的痕迹。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岭南画派风格的?
    李锐文:我确实也学习过黎老先生的画,他的个人风格、笔墨语言,对水分的控制;笔法极尽挥洒,让我受益匪浅。我早期的作品,甚至现在的作品也有一些岭南山水的影子,岭南画派往往注重滋润,产生一种氤氲,这与南方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黎老先生以山水画见长,早年受高剑父影响,后融汇古今,独树一帜,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胜,风格老辣、雄劲;用笔飘逸,焦墨的运用栩栩如生;着意以笔墨书写来表达他所见的景物,作品具有浓郁的“挥写”之趣。他常对学生说:师承古法,不能抛开前人搞国画;师承古法,不能古而不发,发展绘画艺术,要讲纯艺术,要反映出宣纸、毛笔、水、墨和颜料等绘画材料所产生的特殊效果,给人以艺术感染力。

李锐文教授作品
    齐乃强:我手头上有一本您一年前出版的《画本诗心》(2016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昨天,我走马观花似地浏览了一下,您的古体丹青长歌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您在首章中撰写的四首《写真颂》,大体概括了文人的诗画观,系统完整、颇有新意。您是如何理解和研究文人诗画观的?
   李锐文:王维是开创文人画创作先河的诗人。宋人苏轼概括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质,并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花卉》中写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点出了诗与画在艺术审美与意趣上诸多一致相通的地方,在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等方面,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的审美变化。
    传承有法,诗心感悟。中国画与诗词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类型,一种以笔墨、线条、色彩来表达,一种以文字、平仄、韵律来表现。然而从审美上说,它们又有着许多共同的艺术因素与特点。所谓诗情画意,是由中国画的绘画意识和创作方法所决定的,即写意的艺术观和富于意境的艺术方法。
    画中有诗是指画面中有诗的意境,画的诗化,画的文学化。这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认识,即诗与画存在某种相似性,可以拓展到诗词与绘画的共同特点:诗讲形象思维,画也讲形象思维,因形象而生出意境,意境是诗词审美和绘画审美的高层次表现。这些特点汇聚到诗与画中,都是一致和谐的共同切入点。
    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离不开“意匠加工”,意匠是创造意境必不可少的手段。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说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苦历程;常说“匠心独运”,其实是艺术家将客观自然物象和社会人生升华为艺术品的过程。在布局构图上,匠心独运的作品就能独具一格,不落俗套,以达到另辟蹊径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效果。
    齐乃强:您在《画本诗心》还阐述了传统哲学的审美观、诗意美与笔墨情趣、诗人对题画诗的催化,并详尽论述了王维、郭熙、王冕、唐寅、徐渭、朱耷、石涛、郑板桥和齐白石的诗意与画意。您特别提到诗人的思、怀、咏和文人画的理、情、趣、境、意,您是如何理解这个“情”字的?
    李锐文:艺术家,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抒怀生活。我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被身边的自然环境所感动,为此而写下一些诗句:“生涩常看生面开,熟甜不去俗流徘。河山迤逦是蓝本,草木拈来好画材。终信传承知宝藏,革新笔墨好奇才。朦胧意境仙山幻,虎啸龙吟神思回。”
    文人画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一个情字,情有两种,一种是小情,指个人情怀,如郑板桥之兰、竹,唐寅之女性;另一种是大情,指对时代、对社会的情,如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关山月之绿色长城、李可染之万山红遍,大情也表现在对他人的关爱、对百姓的大爱。
《诗法源流》中说:“诗者,源于德性,发于才情,心声不同,有如其面”。有一千个诗人,就会有一千个文人画家。他们的作品,不单纯是笔墨炫耀,而是心灵的激发,用笔墨寄托着人生苦难的历程,寄托着理想的憧憬,是发自内心的灵魂体验。
    齐乃强:最后一个问题,您长期喜欢绘画与诗词的艺术形式,研究之余,您创作了200多首古体诗,其中包括一些对名家的题画诗,您在书法和绘画上也颇有建树,请问,您是如何在大量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诗词创作或者《画本诗心》创作的?
    李锐文:我在研究古典诗词时发现诗词的形象思维与绘画水墨极为相似。诗书画其实就是一个整体,许多古代诗词大家,同时也是书画大家。研究文人的诗书画需要对其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读,对诗词进行解读,对历史原因与技巧运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文人画本质与社会根源,发掘文人画的审美特质,发现艺术家与艺术作品、艺术与创新、诗词审美与绘画审美的内在联系,概括出艺术发展轨迹,把握文人的思维脉动,对文人画的特点和形成过程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我试图用传统哲学、美学观念,挖掘诗词与绘画之间的审美关系。
    至于创作或写作,这个过程充满了苦恼和艰辛,有时待在家里一整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必须寻找灵感,因此,我常到大自然中,到山麓苍峦中,一个人呆在客房里,在静寂环境下,有时一天会写出十多首诗词、写出几千文字。大自然激发了我的思绪和灵感。走是一种阅读的生动方式,以石观画,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以石观画就是从石头的形状、纹理等,可以看见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画理与审美。中国古代文人,不仅读万卷书,更喜行万里路,因而他们视野开阔,胸襟坦荡。我也很喜欢一个人去旅游,有一次沿着三峡一路游玩了40多天,看天地间的山水、奇石、风光,为我的创作思维添了几分灵动。兜兜转转之后,发现青少年时喜欢读的唐诗,到了中年,仍然怀有这种情结。也许,一个人的阅读成长,是有根的。少年时的阅读,终究会永远维持在你的生命里,成为你生命的一种依托。
    我喜欢蹲厕所时写诗歌的初稿。当我把厕所门一关,没有任何人任何电话打扰,这段时间很空灵,我的思绪任意飞翔,很快就能写出诗稿。当然这些诗稿,我还要经过不断修改才能真正成诗。蹲厕所,人的行为不雅,但写诗却很雅,把这两种对立的情态融为一体,也算是一种有趣的境界吧。
    齐乃强:感谢您接受我的专访。通过交流,我从您身上不仅了解了您对诗词和绘画的热爱,更感受到您对生命和人生的一种态度。祝您的前沿艺术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多出成果。谢谢。
    李锐文:我也十分感谢您的热情和专业。我送您一幅《写真颂》书法,是我《画本诗心》的开篇诗,谢谢。
    李锐文:1959年生,籍贯广东省五华县。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做访问学者;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博士课程班毕业。国际美学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大雁山书画院院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等待验证会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